6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第五批共223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再次拔得头筹,以3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量居首,广东和江苏次之,备案数量分别为35个、34个。上述三地组成头部方阵,备案数量已接近总量的一半。
北京已连续5批居于备案数量首位。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北京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量多达340余个,占比接近全国的三成。
具体来看,金融场景成为热门领域。不仅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身影活跃在备案名单中,中银协、中证协、中国互金协会三大协会相关服务也均获备案。
备案总数逾1200个
北京占比近三成
“区块链可以加速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作为全国的科创中心,北京对区块链的投入与监管创新可以对其他省份推进各领域区块链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截至发稿日,国家网信办共发布五批总计1238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其中,来自北京的单位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量最多,达346个,占比为28%,接近全国总量的三成。
从备案主体来看,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区块链行业中坚力量皆在其中。以第五批备案情况来看,在北京备案的单位中,既有航天信息、民生银行等上市公司,也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作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北京一直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做强。2020年6月底,北京发布区块链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2年,把北京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北京方案”。
北京还将区块链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并“壮大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区块链和先进计算等优势产业规模”。
“北京发展区块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营商环境、科研优势和专业人才三个层面。”宁波标准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延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北京基于多年来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经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北京高校众多,各类研究载体丰富,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和突破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北京在高科技领域汇聚了众多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专业人才的集聚效应明显,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较于之前,这次备案名单发布后,相关概念股反应平淡,“沾链就涨”已成过往。首批备案名单发布后第一个工作日,曾掀起“炒链”之风,80只区块链概念股中78只上涨,更有28只个股集体涨停。随着多批备案名单陆续发布,炒作势头渐微,市场回归理性。
金融场景居多
金融业三协会现身名单
与以往类似,金融场景成为第五批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多个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均有参与。比如,民生银行的“民生银行区块链可信存证服务平台”、工银科技的“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泰康养老保险的“泰康养老年金区块链”、东方证券的“东方证券区块链平台”等服务均获备案。
此外,中银协等金融行业三大协会也有相关服务备案。具体来看,中银协备案“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中证协备案“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中国互金协会备案“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函证平台”。
“金融行业是最先开展区块链研究及应用的领域。”陈晓华表示,金融行业一直存在业务流程链条长、风险控制代价高以及数据安全隐患大等业务痛点。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点使其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为优化金融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思路。
“区块链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天生具备金融属性,目前在金融场景中应用的技术契合度最高,应用进展也最快。同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符合国家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余维仁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当前,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被寄予厚望,成为技术落地的突破口。”王延清认为,一方面,区块链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区域间的数据共享和流通,充分挖掘数据的要素价值;另一方面,区块链有利于优化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提高政府办事、审批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政务场景亦不在少数,不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纷纷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备案“浦东新区政务区块链监管服务平台”、安徽省大数据中心备案“安徽省电子证照区块链”、泸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备案“政务区块链”等。